看上集
豐收的煩惱
除了進口蔥之外,本土蔥的產量大增也是價跌的原因,一方面氣候回穩,蔥都長得不錯,另一方面,風災後高漲的蔥價,也讓部份農民搶種蔥,導致產量一下子暴增。十二月,雲林台西的北蔥每公斤只能賣到5、6元,然而光成本就要15元,再加上雇工採收和運送的費用,共要約18、19元,完全不敷成本。有些農民只好開放人免費採蔥;有些則翻耕犁掉,幫助下一季的農作;也有些以每分地五、六千元賣給食品加工廠加工,然而與正常每分地近四萬元的價格一比,實在差太多了。而且受到氣候暖化的影響,不少北蔥都開花了,對於產銷就更雪上加霜了。
這就是所謂的菜土菜金啊!
高麗菜
高麗菜也面臨同樣的情況,去年十月,柯蘿莎颱風來,菜價大漲,但實際上,農民的菜田嚴重受創,以南彰化為例,收成根本不到兩成,即使菜價漲再多,也比不上剩下八成的損失。
風災過後的十二月,菜農的菜又長好了,穩定的天氣讓高麗菜都長得不錯,又要準備面對產量多的菜價下滑。
鴨子死了
十二月中,台中發生了鴨子吃高麗菜死掉的事件,這件事大家應該很熟悉,新聞也是吵了好久。全台的高麗菜價都受到波及,菜價跌了近五成,消費者當然會擔心食用的安全。實際上,鴨子吃的高麗菜葉並沒有經過清洗,身體體積小的鴨子只要吃到微量的農藥就可能喪命;也有農民認為可能是菜賊看到菜價高,偷採到剛噴完農藥的高麗菜,剛噴完農藥的高麗菜是不能採收的,這點用藥的農民應該都知道;同時,這並非普遍的事件,高麗菜的來源是問題所在。然而,終究是所有菜農都受到波及了。
盛產加上鴨子事件,台北果菜市場的價格,從十月中每公斤53元的高價,一下子跌到12元左右。產地價格更慘,每斤3塊錢,完全不敷成本。有農民說,光是一個紙箱就要18元了,更不用說種子、人力、肥料、農藥和運輸的成本了。中盤商叫價更是令人傻眼,60公斤150元的價格,讓農民氣的想收攤回家。慘跌的結果,不少農民又開放免費採收,或在政府的補助下耕鋤,有的農民想多少賺回一點成本,便自己將菜運去賣,賣多少算多少。
碾成有機肥
十二月底,於菜價實在跌的太厲害了,政府便啟動九五機制,也就是以成本的95%收購作物,再製成有機肥,或者耕鋤的話也可以得到每公頃七萬元的補助,不過那些碾碎的高麗菜看起來好可憐,被農民拿去砸的高麗菜也是。看在我們眼裡都這麼難過了,更何況辛苦養大它們的農民。不過又沒辦法真的吃那麼多菜,能夠冷藏儲存的量也有限,循環的戲碼就這樣不斷上演。
沒有別的辦法嗎?
產銷失衡的狀況,幾乎年年都有,除了前面提過的蔥、高麗菜,其實很多作物都有這樣的問題,香蕉的問題大家應該也很熟悉。我想這個情形,大家都有責任。難道真的沒有辦法改善嗎?
看下集
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
價漲價跌 (中)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