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

價漲價跌 (下)

先看前面兩集喔!
看上集
看中集

九五機制
先來看看政府的政策吧!首先是上面有提過的九五機制,當農產價格跌破監控價時,便會啟動九五機制,這可能發生於WTO衝擊或產量過剩的時候。當價跌超過標準時,政府便以生產成本的95%收購,並將收購的作物冷藏、加工、製成有機肥或飼料。
這個措施可以減少市場上的量,讓價格自然回穩;同時也可以減少農民的損失,但並沒有辦法解決根本的問題,也可能造成農民的依賴性。部份作物則配合生產申報,有申報的農民才能得到補助,不過如果真的很慘,還是會幫忙收購,不過收購價只有65%而已。

耕鋤







圖片取自聯合新聞網

跟九五機制一樣,耕鋤也是減少市場產量的方法,不過是直接在農地將作物耕鋤,作為有機肥,耕鋤一頃地可以得到七萬元的補助。同樣這也比較是治標的方法,無論是耕鋤或九五機制,雖然可以減少損失,但一季辛苦的結晶,往好處想是成了下一季的養分,也可以說是就這麼沒了。

阿土伯今年要種5分地柳丁
生產申報,看字面上的意思應該滿容易懂的,也就是你要生產之前要先申報,這樣政府可以估計作物的產量,如果已經太多了,就會勸農民不要再種這個,並教農民不要一窩蜂的搶種。不過並不是所有農民都能接受,如果已經可以預見有產量過剩的情況,卻還是執意要種的話,可能就沒法接受九五機制的補助。
這個算是比較能治本,但並不是每種作物都能用這個方法,部分短時間就可以收成的作物,就來不及統計了。目前有申報機制的有香蕉、柳丁、木瓜、鳯梨、大蒜、洋蔥、落花生、虱目魚、吳郭魚、毛豬等,以後應該會慢慢再增加吧!如果真的能好好的控制產量應該滿不錯的,不過畢竟不是威權國家 ,要真能這樣也挺弔詭的。

誰也有責任?
農民在這個循環裡也得負一些責任,只要價一高就一窩鋒搶種的話,不產量過剩也很難。配合地方農政單位的宣導,也許就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發生,如果價賤的時候才去抗議,即使得到補助,也賺不了多少錢,而且作物也難逃銷毀的命運。
同時,身為消費者,我覺得自己也該負點責任,買到好便宜的蔬菜,開心之餘也要想想農民的辛苦,菜價貴的時候,也不要一味的責怪。關心台灣農業,支持台灣的農產品,就是我們所能做,最直接的幫助。

農業精品
最後還是要說一下,農業精品跟價漲價跌之間的關係。將過量的作物加工,做成農業精品,能夠緩和產銷失衡的問題;另一方面,農業精品對於原料有固定的需求,譬如青蔥醬的青蔥,所以地方農會便會與農民簽約,並在一定的價格範圍內收購,這樣契作的方式,也可以讓農民有較穩定的收入,雖然價格高漲時,還是以契約價格收購,但一般都高於市場價,而且不易受到價賤的影響。
其實目前農業精品的生產量有限,農委會的周簡任技正及周技正告訴我們,有時候農會沒辦法消化太大量的生產,而且原料不一定夠,也因為想保留珍貴性所以沒有量產。
不過我想,如果農業精品的發展越來越好,拿捏好質感和量之間的界線,就可以避免量太多而不珍貴的問題,大家應該還是會很想買,一旦消費者對於農業精品的需求高,便能間接提升農民契作的機會,也能讓他們的收入更有保障。

大家要支持台灣農業和農產品喔!

1 則留言:

咕咕 提到...

因為這篇有點長,所以分成幾集比較好讀。有一些地方可能寫的比較硬,不過還是很希望大家看完它喔!咕咕咕